近日,經濟日報13版整版《江西省南昌縣 向“新”圖強 鍛造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報道了初春的贛江之畔,江西省南昌縣展現著“開年即開局,開局即沖刺”的發展態勢,通過從“制造基地”到“創新雨林”的轉型、在產業變局中重塑競爭優勢、構建“天時地利人和”產業生態、緊扣人才隊伍建設等戰略措施,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和外貿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汽車產業。
初春的贛江之畔,江西省南昌縣展現著“開年即開局,開局即沖刺”的發展態勢:在博世輕型商用車電驅橋項目工地,車輪滾滾,機聲隆隆,工人們冒雨施工,干勁十足;江鈴控股有限公司車間內,每2分鐘就有一輛光鮮亮麗的新能源汽車下線;零部件產業園工地上,打樁機的轟鳴聲與智能物流車的穿梭聲交織成產業躍升的協奏曲……
作為江西省GDP率先突破千億元的縣域經濟體,自2005年第一個整車項目落戶以來,南昌縣始終堅定不移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和外貿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二十年磨一劍:從“制造基地”到“創新雨林”
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富山工廠,工業機器人揮舞機械臂精準焊接,AGV小車沿著磁軌輸送物料,大屏幕上的“產業大腦”實時分析全球訂單數據。工廠采用高柔性全自動化生產線,300多臺KUKA機器人同時作業,能實現4款車型快速切換生產,自動化率達98%,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通過智能化升級,生產管理更加精益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產品質量、生產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這座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正是南昌縣汽車產業“智變”的縮影。通過實施“智改數轉”行動,當地76家企業完成數字化改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2%,運營成本下降18%。
“江西汽車在南昌,南昌汽車看小藍?!睍r鐘撥回2005年,隨著江鈴控股有限公司在小藍經開區落戶,南昌縣(小藍經開區)開啟了汽車產業的“啟航之旅”。
按照“整車帶動零部件,零部件促進整車競爭力提高”的思路,南昌縣以產業集群發展為主抓手,致力做大做強、補短延長,不斷提升汽車產業綜合競爭力,逐步構建從汽車研發到零部件供應、整車制造、銷售物流和售后服務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
積極搭建了產業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華為(江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中心、江西省智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龍創汽車工業設計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為集群發展提供智力、技術支持。全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圍繞破解企業技術難題,推動“企業出題、院校企解題、政府助題”模式,堅持實施“揭榜掛帥”,促進了先進技術成果在小藍經開區落地開花。
二十載深耕細作,這片產業熱土已蝶變為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汽車產業集聚區:3家整車企業、7家改裝車企業、110家規上工業企業構筑起完整生態,152類汽車零部件實現本地化生產,商用車出口量連續3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24年,全縣汽車產業產值突破621億元,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超75%,成為江西工業版圖中亮眼的增長極。先后獲評全國輕型柴油車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基地、國家綠色工業園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等榮譽。
突圍三重挑戰:在產業變局中重塑競爭優勢
“一小時下線30輛新車,一天生產300輛?!?月19日,走進位于南昌縣小藍經開區的江鈴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鈴控股”)廠房,立刻被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所感染。在工業機器人的配合下,廠房里柔性生產線“火力全開”,一輛輛“長安啟源”新能源汽車絡繹不絕開下生產線。
這家曾以燃油車為主的企業,通過戰略重組獲得新生?!敖?年政府給予我們轉型支持,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逼髽I負責人表示。未來,江鈴控股將引入更多長安中高端新能源車型,打造成以新能源乘用車為主的生產基地。這種蛻變背后,是南昌縣應對產業變局的系統謀劃:全力支持傳統車企新能源轉型、推動零部件企業技術躍遷、構建全球化供應鏈體系。
為此,南昌縣加快新能源汽車布局,全力支持江鈴股份搬遷改造、做大規模、新品研發。進一步支持引導江鈴加快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布局,加大開發力度和營銷力度,不斷提升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份額,將新能源商用車打造為新的增長點。助力江鈴控股由大做強。近3年給予江鈴控股新車型研發、轉產、轉型升級、人員優化等支持,為企業重組涅槃注入了強大動力。發揮鏈主集聚效應。完善“鏈長+”“鏈主+”工作機制,支持江鈴、博世等鏈主企業召開供應鏈大會,引導重點零部件企業在縣區設立生產基地,力爭將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0%。
如今,南昌縣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完成80萬輛整車和62萬臺汽油、柴油發動機的產能布局,成為江西省汽車零部件企業較為集中、齊全的區域,唱響了“江西汽車看南昌,南昌汽車在小藍”品牌。
戰略升維:構建“天時地利人和”產業生態
日前,在南昌國際陸港,一列裝載200余輛江鈴領睿的JSQ型車(汽車整車運輸專用車輛),從南昌發往上海港,通過滾裝船發往中東、南美等地。
為助力更多車企“跨越山海”,南昌國際陸港于2024年正式啟用JSQ車型整車運輸專用平臺,當年發運江鈴、奇瑞、傳祺等品牌出口商品汽車(含KD件)約8.5萬臺(套)。
面對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南昌縣創新提出“時空辯證法”:搶抓新能源技術革命與全球化重構的“天時”、放大區位交通與產業集群的“地利”、激活人才創新與制度變革的“人和”。
南昌縣擁有完備的物流基礎設施,依托“鐵水公”多式聯運支撐,深入推動區港聯動,引導傳化物流等頭部物流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為企業“走出去”搶訂單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支撐縣域汽車企業內引外聯,不斷開拓市場。同時,發揮JSQ車型整車運輸專用平臺(商品車運輸專用車)的特種運輸和國際班列(中歐班列和鐵海聯運)的快速通關雙重優勢,進一步穩定商品汽車整車運輸固定班列,為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做大出口規模提供物流保障。2024年,江鈴股份實現整車出口11.66萬臺,實現產值110億元,創公司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南昌縣緊扣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深化校地合作,強化實踐歷練和人才政策兌現,不斷激活創新發展的“變量”。南昌縣依托(同濟大學)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累計輸送116名工程碩士和9名工程博士進入同濟大學深造。持續深化“企業點題、平臺揭榜”機制,引導(同濟大學)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等平臺和企業技術需求精準對接,充分調動產學研三方的要素資源,幫助解決汽車行業技術難題的同時,鍛煉出一批專業人才。打造高標準人才公寓,專門用于引進汽車產業高端人才。同時,完善“昌藍人才碼”,加大人才服務“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的力度,推出人才購房補貼和子女就學等政策,統籌解決人才的各類需求訴求,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提高人才來縣留縣獲得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