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日報》報道我區,崛起產業集群梧桐葉茂鳳來棲
作為江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南昌小藍經開區始終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思維、優質的服務,不斷加快續建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推動新簽約項目落地建設。圍繞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理念,堅定不移做大做強汽車首位產業,逐步形成了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和外貿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群,以“勇立潮頭、實干爭先”的拼搏姿態,打造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小藍樣本”。
鏈式發展
汽車產業注入新動力
日前,江鈴集團與博世簽署合資協議,雙方計劃在小藍經開區設立工廠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和銷售輕型商用車電驅動系統。此次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在先進技術和本土市場中的特色資源優勢,共同成立輕型商用車電驅橋系統合資公司,積極應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行業轉型趨勢,攜手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助力中國商用車行業實現綠色轉型和技術升級。
近年來,南昌小藍經開區緊密圍繞“3+3+N”的主導產業布局,嚴格落實產業基金、項目用地、政策支持向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傾斜,推動形成了大抓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電動化技術供應商,博世在電驅、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領域擁有深厚實力。隨著博世的落戶,將推動本土企業新能源產業鏈系統布局的進一步完善,填補南昌小藍經開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技術、高附加值零部件領域的空白,縱深推進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實現雙向賦能。
又近年底,寒意漸濃,但在江鈴控股小藍生產基地內,卻是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場面。寬敞明亮的廠房內,生產線上機器轟鳴,工業機器人、機器手臂等各司其職,92%的自動化率實現每天單班生產300輛車。零部件經過焊裝、涂裝、總裝等工藝流程,逐漸變成一輛輛嶄新的汽車,整齊排列,準備銷往國內外市場。
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南昌小藍經開區的首位產業,自2005年第一個整車項目落戶以來,該區聚焦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落地一個、帶來一串、集成一片”的集聚效應,逐步形成了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和外貿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目前,小藍經開區已集聚江鈴股份、江鈴控股2家整車制造企業,江鈴專用車、江鈴改裝車等改裝車企業6家,以及博世、李爾、安道拓、五十鈴、寧波華翔、經緯恒潤等國內外知名品牌零部件企業300余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09家),汽車零部件產業擁有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5家、高新技術企業48家,國家級研發平臺2個、省級研發平臺17個,完成80萬輛整車和62萬臺汽油、柴油發動機產能布局。2023年,累計生產整車34.1萬輛,占南昌市汽車產量的86.1%,擦亮了“江西汽車看南昌,南昌汽車在小藍”的金字招牌。
創新發展
立足優勢產業駛向快車道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普及,車輛的智能化、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當前,汽車產業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和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南昌小藍經開區緊跟時代步伐,立足自身實際,對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進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深入查找產業鏈條的缺項和弱項,明確延鏈、補鏈、強鏈的方向。結合江鈴汽車的供應商體系,精準鎖定了浙江萬里揚、安波福電氣系統等20余家汽車零部件目標企業,并派出招商小分隊前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海西經濟區等地進行密集考察,開展定向、精準的招商活動。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繞不開資源和創新驅動。為此,南昌小藍經開區重點建設并打造了國際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占地246.46畝的小藍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二期)。該產業園已成功吸引安道拓汽車座椅金屬件生產項目、江鈴秦川電器整車線束擴產項目等七家國內外智能制造、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優質項目入駐,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約33億元。截至目前,南昌小藍經開區汽車產業的本地配套率已達34%,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空調等九大系列152件汽車零部件(總成)產品基本能夠實現本地生產,成為江西省汽車零部件企業最為集中、產品種類最為齊全的區域。
今年1至9月,南昌小藍經開區汽車產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營業收入429.83億元、452.7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2.45%、20.11%,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南昌小藍經開區堅持以商用車為立足點、乘用車為著力點、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吹響優質乘用車企業的集結號,鼓勵乘用車企業推出優質產品,不斷擴大乘用車出口規模,實現外貿轉型升級。同時,該區還積極與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如與同濟大學共建“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車研究院”、與寧波市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共建江西省智能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共建納米技術南昌研究院、與華為公司共建華為(江西)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中心等,通過招才引智,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優化環境
雙輪驅動讓企業“安心落戶”
為何企業愿意集聚在南昌小藍經開區?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把“家”安在哪里,主要看政策、看土地、看服務。
南昌小藍經開區堅持把圍著企業轉、有訴必應馬上辦作為重要抓手,系統梳理企業在各類生產要素方面遇到的困難,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解難紓困,以用心服務讓企業暖心。通過常態化的“護航行動”,加強與相關部門及園區企業的溝通互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服務模式,主動為企業提供“專家+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務,有效破解營商環境中的痛點與堵點。“在這里,我們享受到了無微不至的服務。”入駐的企業紛紛點贊。在南昌小藍經開區的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二樓,“企業之家”服務專區以全省政務“一朵云”和“一張網”為基礎,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打造企業服務場景集市,進一步推動經開區涉企服務事項融入“贛企通”平臺的四大核心功能板塊及多個特色區域,營造健康、優質的營商環境。
一個個落到實處的舉措為企業打通融資渠道,為企業提振信心。“我們以‘惠企政策周周談’的形式,為辦事企業提供流程指引,指導企業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截至目前,共收集惠企政策899條,制作‘惠企政策周周談’91期。同時以企業滿意度為導向,積極推動企業訴求分流聯動,落實“135”限時辦結機制,推行企業訴求件件有回應、件件得落實。今年以來,走訪企業7288次,共解決各類困擾企業發展的‘急難愁盼’問題589個。”南昌小藍經開區企服中心主任張莎表示,他們還定期組織政企對接會、“四LIAN”活動、企業家交流等活動,鼓勵與會人員面對面深入交流,并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疑問、難點、堵點以及需相關部門協調的事項進行探討,減少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企業提供常態化、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務。
近年來,南昌小藍經開區還圍繞園區主導產業,持續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改造項目建設,制定了《南昌縣(南昌小藍經開區)科技創新基礎大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南昌縣(南昌小藍經開區)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2年—2024年)》等,出臺《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措施》,在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增加研發投入、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產業鏈技術創新等方面提高科技創新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