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昌縣(小藍經開區)2022年民生實事工程安排意見》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管理處(管委會、街道辦),縣直各有關部門:
《南昌縣(小藍經開區)2022年民生實事工程安排意見》已經縣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確保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南昌縣人民政府
2022年3月15日
南昌縣(小藍經開區)2022年民生實事
工程安排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實干爭先、勇立潮頭,為提升南昌發展首位度挑重擔、扛大梁。縣委、縣政府決定,集中財力惠民生,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筑緊筑牢民生“保障網”,2022年繼續實施民生實事工程,籌集資金87.7億元,集中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十個方面70件實事。
一、鄉村振興
1.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完善18個“十三五”省、市級脫貧村和15個“十四五”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基礎設施,強化產業發展,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
2.推進產業發展促增收。實施“一領辦三參與”產業幫扶基地項目、防貧保險項目和小額信貸貼息等項目,不斷增加脫貧戶收入,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戶脫貧質量。(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發改委)
3.實施“雨露計劃”等。對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家庭學生1390人進行補助、對2640名高中生發放助學金補助等教育資助項目(生均補助標準每學期1000元),切實保障學生受教育水平。(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教體局,縣衛健委,縣醫保局)
4.實施“三年強村計劃”。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經濟薄弱村發展水平,培育一批經濟強村,樹立一批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樣板和典型。實現全縣的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20萬以上,力爭30萬元以上的達到80%、50萬以上的達到20%、100萬以上的達到9%。(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委組織部)
5.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200個左右提升新農村提升村點建設,推進5000個戶用三格式化糞池建設,進一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推進6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示范帶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
6.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推進種養業、森林保險和農村住房保險等農業保險,為全縣180萬畝水稻等農業標的進行投保,增強全縣種養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降低災害損失,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應急管理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財政局,縣金融產業與新業態促進中心)
7.最美鄉村公路建設。推進農村公路“白改黑”工程100公里,實現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有效改善全縣農村路域環境,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責任單位:縣交通局,縣城投公司)
8.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完成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0公里和危橋改造6座,加快公交事業發展,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0條,改善城鄉群眾出行。(責任單位:縣交通局,縣城投公司)
9.實施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實施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江西省鄱陽湖區單退圩堤及1-5萬畝加固整治工程,實施長樂聯圩防汛通道培寬工程。(責任單位: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城投公司(縣水投公司))
10.實施外洪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21-2022年實施的全縣33座外洪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設任務,提升全縣防御洪澇災害能力。(責任單位:縣水利局)
11.升級改造農村電網。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及以下配套電網建設工程,優化農村電網結構,提高農村用電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縣供電公司)
12.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擴網工程。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加快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確保2022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以上。(責任單位:縣水利局,各鄉鎮、管委會(管理處)、街道辦,縣供水公司)
13.落實村(居)委會干部養老保險政策。為全縣村(居)委會干部提供養老保險參保繳費補助,持續保障村(居)委會干部待遇,提高村(居)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縣民政局)
14.抓好村莊規劃和土地確權登記。大力推進99個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為宅基地改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實施藍圖。在確權調查的基礎上,完成全縣16.9萬棟農房的登記發證工作。(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15.持續實施農村困難群眾危房改造。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全縣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進行動態監測,對監測出的危房戶,且符合農村危房改造政策的列入年度計劃,安排資金組織實施。(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民政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水利局)。
二、生態治理
16.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根據《南昌縣(小藍經開區)水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實施20公里市政雨污管網清淤檢測、錯接、混接整治工作,有效收集城區污水,實現城區污水處理達標。(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縣水利局,縣城投公司(縣水投公司),小藍經投公司,南昌市南昌生態環境局)
17.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理、設施設備維護運行及長效管理等農村清潔工程服務外包。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全面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
18.建設生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處理中心。推進生態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處理中心建設,規劃總用地面積約30畝,總建筑面積約13782平方米,推進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縣城投公司)
19.新建城鄉公廁100座。在全縣新建公廁100座,其中城區新建中央公園配套建設7座木結構公廁,鄉鎮建設裝配式輕鋼龍骨結構廁所93座,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提升公廁使用功能,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
20.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按照《南昌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0年)》的要求,在2022年實施60個左右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推進集鎮生活污水治理。(責任單位:南昌市南昌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
三、社會救助和撫恤
21.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水平。將城鄉低保月人均保障標準提高60元,達到825元;財政月人均補差水平提高40元,達到540元。(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22.補助困難群體和重點優撫對象。提高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手工聯社大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未參保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月人均養老生活補助標準,發放企業退休的參戰退役人員、企業軍轉干部、1953年底前參軍后在企業退休的退役人員困難補助。根據國家標準,落實殘疾軍人、“三屬”人員、60周歲以上未享受到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農村籍退役士兵以及居住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18周歲之前沒有享受過定期撫恤金待遇且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等人員的撫恤補助待遇;提高在鄉老復員軍人、在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的參戰參試涉核退役人員、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標準。(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23.提高農村離任“兩老人員”津貼。保障農村離任老村支書、村主任生活補貼,由每人每月200元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420-460元,為全縣8100余名40年以上黨齡老黨員發放每人每年1500元津貼,進一步加強對老黨員的黨內關懷幫扶力度。(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
24.提高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將城鄉特困人員補助標準提高85元,達到人均每月1120元,特困失能人員照料護理補助標準提高180元,到達每人每月1380元,特困半失能照料護理補助標準提高50元,到達每人每月420元,特困自理照料護理補助標準提高10元,到達每人每月90元。全縣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每人每月1280元的基本生活費,開展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走訪慰問活動,落實殘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照料護理補貼制度。(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25.實施老年人意外傷害險。繼續為60歲以上重點優撫對象和7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老年人意外傷害險,發放全縣鄉鎮敬老院五保老人、高齡老人補貼。(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26.發放重陽節高齡老人敬老慰問金。2022年重陽節對全縣2.6萬名80周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發放一次性慰問金,80-99周歲老人,每人發放800元慰問金,100周歲及以上老人,每人發放1200元慰問金。(責任單位:縣衛健委)
27.繼續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實施困難群眾免費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并切實保障困難群眾享受城鄉醫療救助待遇。保障“三屬”、殘疾軍人、在鄉老復員軍人、參戰參試涉核退役人員、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免費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達到全覆蓋。(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衛健委,縣殘聯,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28.繼續實施臨時救助。對因遭受特別重大困難,造成重大剛性支出遠遠超過家庭或個人承受能力的對象進行臨時救助。(責任單位:縣民政局)
29.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為困難殘疾人按每人每月80元發放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按每人每月80元發放護理補貼。為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困難重度失能殘疾人可享受居家照護服務補助600元/人/月,日間照料1320元/人/月,機構托養服務補助1500元/人/月。(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殘聯)
30.建設留守兒童關愛之家。建設3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132個青少年關愛之家(留守兒童之家、彩虹之家、青少年關愛中心、青少年樂園),打造1-2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推動“童心港灣”建設,對40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進行運營補貼,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開展“五幫”青少年救助、成才及病殘青少年救助。(責任單位:縣民政局,縣婦聯,縣關工委,團縣委)
31.加強村級婦聯組織建設。保障全縣2341名村婦女小組長每年2400元的工作補貼,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將婦聯改革縱深推進。(責任單位:縣婦聯)
四、就業和創業
32.開展“天下英才、智匯昌南”行動。深入開展“天下英才、智匯昌南”行動,將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相結合,聚焦在外高層次人才、企業家和青年大學生回縣創業就業,對符合政策的大學生給予就業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同時繼續聘用農村社會專干164名,新增招聘大學生基層專干181名,助力鄉村振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人社局)
33.進一步擴大就業。實施園區定向培訓、創業培訓、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社會保險補貼、創業孵化基地補貼、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補貼,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補貼等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實現全縣城鎮新增就業60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200人。(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34.推進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落實。及時足額撥付貼息資金,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億元,其中扶持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占貸款總數50%以上,到期貸款回收率在95%以上。(縣人社局,各鄉鎮、管委會(管理處)、街道辦)
35.幫助殘疾人就業。免費培訓殘疾人30名,補貼殘疾人農家書屋管理員崗位220個,每個崗位發放標準為300元每人每月。(責任單位:縣殘聯,縣人社局,縣文廣新旅局)
五、社會保險
36.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做實城鄉居保個人賬戶,增設4000元、5000元、6000元三個繳費檔次,并按相關規定給予繳費補貼;為符合參加城鄉居保條件的困難人員按每人每年100元標準代繳保費。提高城鄉居民參保人員待遇水平,將60歲以上待遇人員最低基礎養老金提高8元,達到153元/月/人;將符合條件的參保死亡人員的一次性喪葬補助金最低標準提高至1000元;為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困難群體按月發放城鄉居保待遇,保障城鄉居民基本生活。(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37.保障被征地農民及部分退役士兵養老保險。對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進行補貼,為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辦理社保接續,妥善解決我縣被征地農民和退役士兵的養老保障問題。(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公安局,縣民政局)
38.提供助保貸款貼息。幫助企業下崗困難職工或以個人身份參保無力繳費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貸款貼息繳納養老保險費,保障我縣社會穩定和共同富裕。(責任單位:縣人社局)
六、醫療保障
39.增強“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應急保障能力。增強重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和物資供應保障能力。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救治。對重點特殊人群的核酸檢測(單檢每人次40元、混檢每人次10元)、新冠疫苗接種費用予以補助(醫保每劑次補助7元)。提升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現場調查處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檢驗檢測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建設,完善縣級傳染病救治網絡。(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縣醫保局,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管委會(管理處)、街道辦))
40.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年人均補助標準調高30元,全面實現參保居民門診統籌、門診特殊慢性病、住院等費用實時結算。(責任單位:縣醫保局,縣民政局)
41.資助困難企業職工及部分退役士兵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為國有及國有控股2009年底前已關閉破產改制企業退休人員、連續停產停業一年以上的國有困難企業和國有困難農林水企事業單位、困難農墾企業、供銷社及城鎮大集體企業職工及符合條件的部分退役士兵辦理城鎮職工醫保。(責任單位:縣醫保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科工局)
42.繼續開展免費救治特殊病患者。開展特殊病患者免費救治。2022年對全縣所有符合救治條件的白內障患者約500人、唇腭裂患者約10人、兒童白血病患者約15人、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約50人、重性精神病患者約350人開展免費救治。對需維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癥困難患者約600人,每人每周實施2次血液透析免費救治,對具備手術適應癥的農村貧困家庭婦女“兩癌”(乳腺癌、宮頸癌)患者實施免費救治和救助。(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縣婦聯)
43.推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等要求,為全縣城鄉居民提供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覆蓋率達60%以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60%以上,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60%以上。對全縣19家鄉鎮衛生院、260所村衛生室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2022年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使用金額占藥品總金額的比例將達77.5%,讓利群眾約470萬元。(責任單位:縣衛健委)
44.持續做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工作。持續提升各種疫苗接種率,適齡兒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0%以上。受益0-6歲兒童約88000人,建卡率100%。(責任單位:縣衛健委)
45.持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做好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地方病防治傳染病防控工作,其中:為800多名肺結核患者提供全程管理,血吸蟲病地方病防治覆蓋7個鄉鎮,受益人口47萬余人。(責任單位:縣衛健委)
46.開展愛國衛生、健康促進行動。做好職業病危害監測,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率和職業健康體檢率達90%以上。(責任單位:縣衛健委)
47.持續開展婦幼健康服務。農村適齡婦女“兩癌”檢查預計乳腺癌與宮頸癌篩查分別完成2000人、6000人,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完成3000對,婚前醫學檢查完成5200對,“三病”阻斷預計完成8000例,產前檢查完成3000例。(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縣婦聯,各鄉鎮、管委會(管理處)、街道辦)
48.減輕群眾醫療負擔。進一步推進南昌縣醫療健康集團建設工作,提升我縣縣域內醫療服務水平,繼續推進三家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根據省市統一部署,取消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實施零差率銷售政策工作平穩有序執行到位,減輕群眾醫療負擔。2022年3家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預計讓利群眾5000萬元、單獨收費的醫用耗材取消加成后預計讓利群眾300萬元。(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縣人社局,縣醫保局)
49.新增2400張醫療床位。推進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外科大樓改擴建及內科大樓(急診樓)新建項目續建,新增床位約750張。實施“四衛一體”醫學裝修及專業設備采購,婦保院床位達到170張、血防站床位達到150張。新建縣中醫院中西醫結合綜合大樓,預計新增床位500張。新建應急指揮中心,繼續推進向塘、蔣巷、富山等鄉鎮衛生院功能升級,新增1000張床位。適時支持一批鄉鎮衛生院新建或改擴建、完善相關設施設備配置,補齊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短板。(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縣文投公司)
50.鼓勵倡導“三孩”政策落地。優化生育政策,完善“三孩”配套措施,健全嬰幼兒照護服務的供給體系、規范制度體系和保障體系,2022年全縣托位數達到3600個左右。建立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責任單位:縣衛健委、縣教體局、縣發改委、縣人社局、鄉鎮屬地)
七、教育體育事業
51.新建、改造5所幼兒園。新建芳湖路、錦竹幸福里等2所公辦幼兒園,裝修3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改善鄉鎮中心幼兒園辦園條件,裝備小區配套幼兒園辦園設施,對示范性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進行獎補,招聘幼兒教師等。(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文投公司)
52.新建、擴建6所學校,增加11200學位。推進城區義務教育網點建設,化解“大班額”難題。2022年新建小藍經開區永通旁九年一貫制學校、錦竹幸福里旁九年一貫制學校、富芳路北側小學、鄧埠小學改擴建。銀河學校、蓮塘四小擴建教學樓項目完工交付使用,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文投公司)
53.維修改造22所農村中小學校舍。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維修、改造校舍面積5.54萬平方米,改造運動場面積2.89萬平方米,改造圍墻0.44萬平方米,確保校舍安全使用。(責任單位:縣教體局,各鄉鎮、管委會(管理處)、街道辦)
54.發展中職教育和高中教育。加快縣中專新校區建設,確保中專新校區一期今年9月投入使用。為適應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和實施高中示范校建設,蓮塘一中新建素質教育大樓,蓮塘二中新建素質樓和素養樓。(責任單位:縣教體局,縣文投公司)
55.加強義務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工作,開展校際幫扶、支教、教師輪崗交流工作,鼓勵教師到艱苦邊遠學校任教;保障退休教師一次性補助;開展鄉村音體美教師培訓、青年骨干教師培訓和業務管理培訓、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習生頂崗支教、返聘退休教師。(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56.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設群眾體育健身場所,新建農民體育健身路徑50個、小型綜合運動場10個、社區休閑驛站5個、社會足球場3片、籃球場5片等群眾體育健身場所,舉辦全縣運動會、中小學運動會,組團參加各項賽事,承辦全國性賽事活動等。(責任單位:縣教體局)
八、文化事業
57.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開展基層群眾免費看電影不少于1000場,看演出及開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不少于20場,聽音樂會不少于4場。支持縣博物館、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站)免費開放,開展送戲下鄉不少于60場。支持蓮花書屋全年免費開放,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責任單位:縣文廣新旅局)
58.開放市民之家一期。推進集檔案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廣電傳媒中心、群團之家、大劇院等功能為一體的市民之家一期開放工作,推進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縣文投公司,縣文廣新旅局,縣教體局,縣總工會,縣婦聯,縣檔案館,縣城投公司)
九、群眾生產生活
59.確保南外環高速全線通車。積極穩妥做好南外環高速后續工作,如期完成土地置換和紅線內房屋拆遷,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2022年6月30日前全線貫通。(責任單位:南外環協調辦,蓮塘鎮,銀三角管委會)
60.啟動十期、十一期老舊社區改造。推動老舊社區綜合改造工程,改造面積約27.26萬平方米、涉及改造居民約2709戶,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縣水利局,南昌市南昌生態環境局,小藍經投公司,縣城投公司)
61.實施城鄉路燈增亮工程。實施城鄉公共照明設施的建設,增加迎賓大道、金沙大道(東山大橋南-萬崗公路)、星城大道路口至梁家渡大橋北等公路路燈改造及節能燈安裝,完成10000盞農村路燈安裝建設,全面提升居民的生活環境。(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縣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
62.攻堅“胡子工程”。對縣(區)政府投資的已開工項目中,工期達三年以上仍未完工或停工達半年以上,久拖不決、久推不動的“胡子工程”進行全面清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說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的態度,集中力量,對銀三角銀河城排澇工程、斷頭路等一批胡子工程逐一攻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進行銷號推進,以工作實效回應居民群眾關切,把民生實事辦好。(責任單位:縣發改委,項目相關責任單位)
63.加快停車場建設。建設芳華綜合市場周邊停車場、蓮塘六中地下停車場,共提供1000個停車泊位,其中充電泊位160個,為區域人民解決交通擁堵、停車困難、亂停亂放、車輛安全、環境污染等交通相關問題,改善市容市貌,鞏固文明城市。(責任單位:縣公安局交管大隊,縣城管執法局,縣城投公司,縣文投公司)
64.建設保障性住房。加強城鎮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公共租賃住房、農民安置房建設,促進加快城市化進程,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條件、推動投資和消費增長、擴大社會就業。完成城市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目標開工任務1500套。(責任單位:縣住房保障中心,縣城投公司)
65.推動糧食安全工程建設。加強建設糧油質量檢測項目,完善全縣16個庫區倉內外維修改造;完成儲備原糧3600萬斤、成品糧大米100萬斤任務,做到管住管好、保質保量、推陳出新、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并按規定,輪換1200萬斤稻谷,實現糧油儲備輪換良性循環;對225座倉庫新建和完善糧情遠程測控系統,并分五年對糧食系統內約150座老舊倉內地面老化、墻體返潮等進行維修改造。(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糧食產業發展中心)
66.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推進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加強食品藥品、醫療器械、農產品質量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保障,對全縣120家食品生產領域高風險企業進行檢查,對500家學校及幼兒園進行食品安全風險排查和評級,完成食品安全抽檢達到4批次/千人。按照上級要求,打造區域性國家級食品快檢中心,推動170家中型及其以上社會餐飲店接入贛溯源平臺,打造明廚亮灶。在城郊結合部、農村區域打造10家以上農村食品規范化經營示范店,進一步增加食安辦和城關鄉鎮食品專項經費,不斷夯實民生安全防線,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責任單位:縣市監局,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
67.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按照“政府主導、法制保障、全民參與、部門協同、市場服務、考核排名、兌現獎懲、財政兜底、末端保障”的原則,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體系,完善分類處理設施。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配置比例100%達標,居民垃圾分類集中投放亭(點)覆蓋率100%,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責任單位:縣城管執法局)
十、社會治理
68.新建農村“雪亮工程”。在全縣農村建設一類(天網)視頻探頭和智慧云眼視頻2000個,提供高清、智能探頭視頻數據服務、存儲解析和云平臺智能化處理功能,為平安昌南建設提供智能化的安全防護體系。(責任單位: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
69.建設74個智慧平安小區。使智慧平安小區覆蓋率不低于70%,進一步強化全縣居民小區社會面控制。(責任單位: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
70.踐行“一網通辦”改革。開展線上審批服務工作,3450項政務服務事項通過網頁、APP、小程序進行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上線率100%,高頻事項實現全程網上辦結,更多審批服務實現“一次不跑”,讓企業、群眾享受更快捷、簡便、高效的審批服務。(責任單位:縣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附件:南昌縣(小藍經開區)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推進計劃表